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中國學生留學的痛點之一。迫于文化沖突和學業(yè)壓力,每年都有中國留學生,特別是低齡留學生因為負面情緒而出現(xiàn)抑郁癥、精神疾病等問題,嚴重影響其在海外順利完成學業(yè)。關注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迫在眉睫。
秋季剛開學,13歲的函就被監(jiān)護人帶到我的辦公室。她剛從北京來到一所私立寄宿學校讀9年級,盡管學校安排了新老學生結對輔導,組織新生周末旅游等活動,開學一周內,函還是因為不和任何人講話而被校方要求找心理咨詢師,以排除心理障礙的可能。
2000年開始在國外做學校心理學醫(yī)生,函是我服務過的第一位小留學生。從那年起,越來越多的小留學生開始出現(xiàn)在我工作的公立初中和高中及周圍的私立寄宿學校里。
注重抗挫折力、減壓機制、交流能力等軟因素培養(yǎng)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發(fā)達國家有意開放并降低中國小留學生簽證門檻,大批低齡學生早早離開父母來海外學習和生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外學校并沒有為這些急速增加的國際學生配備相應的心理資源。其實,研究生走出國門,能夠增長見識,但并不應該鼓勵中國孩子小小年紀就出國留學,原因是他們“心理應變能力、自我管理、安全意識都不夠成熟”“情形令人擔心”。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心理健康的定義是“個人能夠實現(xiàn)自己的潛能,舒緩生活中的壓力,有效率地工作,為社區(qū)做貢獻的狀態(tài)”。2014至2015學年,賓州大學1800多位中國留學生中大約有12%尋求過心理咨詢。小留學生因為更分散,還沒有普查數(shù)據(jù),但因為各種適應不良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和行為問題開始越來越引起大眾關注。為此,當愛子心切的父母為孩子們打包最新款的手提電腦、充足的學費和時尚的衣著時,有沒有問過:留學的行囊里,心理健康裝備好了嗎?
初二來到海外留學的穎同學,父親陪讀了一年后,在初三開始出現(xiàn)焦慮癥狀,高一發(fā)展成厭食癥,身體的虛弱開始造成長期曠課,最終被學校勸退。曾在國內成績不差,積極參加機器人隊等活動,同伴關系也良好的程同學,高一突然被轉到海外留學。由于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學習和生活上失去了成就感和親密的人際關系,沒了上進的動力,程開始沉迷于電腦游戲,荒廢學業(yè)不說,脾氣也開始異常暴躁,情緒起伏大,最后以被開除告終。
當然,適應得好的小留學生也有,但占少數(shù)。比如剛滿14歲的桑妮,一到國外私立高中就如饑似渴地投入到學業(yè)和課外社團中,并忙著參加舞會等各種活動。雖然桑妮也有文化上的困惑,比如對國外同學相對成熟、開放的穿衣打扮有認知差異,但開放的態(tài)度和強烈的求知欲,在學業(yè)和人際關系上的順利適應,為她之后4年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比這兩類孩子,不難發(fā)現(xiàn),是否在成長過程中培養(yǎng)了良好的心理素質,發(fā)展了抗挫折力、減壓機制、交流能力等軟因素,起著關鍵作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