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利用騰出來的土地建設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公共場所
一個自然村里有七座不同姓氏的祖厝,這樣不僅過多占用土地,而且導致各姓之間多了隔閡少了來往。如今,七座破舊的祖厝被拆除,建成一座聯(lián)合宗祠,作為各姓子孫敬奉先人的共享場地,同時也作為各姓氏宗親辦理喪事的集體場所。而騰出來的土地則用來建設老年人活動中心和文化服務中心,讓村民有更好去處。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發(fā)生在泉港區(qū)涂嶺鎮(zhèn)前歐村。
現(xiàn)狀 統(tǒng)一建設聯(lián)合宗祠 文體設施一應俱全
昨日上午,記者在前歐村看到,距離該村村部不遠的公路邊,矗立著一座紅磚祠堂。走進祠堂,大廳內擺放著七張供桌。前歐村老人協(xié)會會長顏錦思介紹,這座由村里七個姓氏共享的聯(lián)合宗祠占地300平方米左右,于2017年下半年建成。
在聯(lián)合宗祠旁邊,是該村的老年人活動中心。顏錦思表示,這里還是村里的居家養(yǎng)老服務站,同時也是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兒童之家。在這里,經(jīng)常會舉辦一些活動。
老年人活動中心前面,是一個占地四五百平方米的籃球場,外面用鐵絲網(wǎng)圍著?;@球場的前面是前歐村文體活動廣場。到了傍晚時間,就會有村民在這里散步、跳廣場舞?;顒訌V場前面是個戲臺,有演出活動時,村民就可以看表演。此外,旁邊有一個公廁。記者注意到,這些建筑的外墻用的都是紅磚,風格保持一致。“我們統(tǒng)一建設了排污排水系統(tǒng),并將一些邊角位置用作停車場。”前歐村黨支部書記出文彬表示。
聯(lián)合宗祠內擺著七張供桌,表示七個姓氏共同使用。
緣起 各有祖厝各辦各事 不同姓氏來往較少
“兩三年前,這里還都是一些破舊的古厝。”出文彬介紹,前歐村共有9個自然村,分設11個村民小組,人口2500多人,其中蒙古族460多人。在元末明初,蒙古族出姓移居遷入,使前歐村成為一個漢、蒙兩族的共居地。同時,這還是一個多姓氏的村,全村共有16個姓氏,僅前歐自然村就有8個姓,每個姓都有各自的祖厝。有些祖厝因為年久失修,已經(jīng)破舊。各姓氏有親人去世時,村民就在各自祖厝辦理喪事,導致大家相對封閉,各姓氏之間缺少溝通。
為破除陳規(guī)陋習,前歐村決定利用2015年石頭房改造的契機,探索建設聯(lián)合宗祠,“當時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民小組會、籌備組會,每個月都有一兩場會,研究關于石改片區(qū)內多個姓氏祖厝的拆除安置問題,最后村民一致同意,達成解決方案。”出文彬稱。
2017年下半年,前歐村組織拆除陳、顏、廖、徐、蕭、洪、吳等七姓七座破舊祖厝,拆除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被拆到的村民按照確定好的標準進行補償安置。同時,建設前歐村共享聯(lián)合宗祠1座,面積300平方米左右,此舉節(jié)約土地1700平方米。
效果 村民之間聯(lián)絡多了 公共場所用地大了
村民蕭新民今年67歲,此次拆除的破舊祖厝中,有200多平方米是他家的,他開始有些舍不得,畢竟自己的祖輩就在這里生活。村里做了思想工作后,他最終同意拆除。他表示,共享聯(lián)合宗祠建成后,村里七個姓氏村民辦喪事時,都統(tǒng)一到里面操辦,不管哪一個姓氏有親人去世,其他姓氏的村民都會主動前來幫忙,村民之間加強了溝通,加深了情誼。一些家境相對貧困的,也會經(jīng)常得到其他姓氏村民的慰問和幫助。
顏錦思表示,聯(lián)合宗祠讓大家感覺異姓變成了同姓,就像一家人一樣。同時村里制定了喪事簡辦規(guī)定,對標準進行統(tǒng)一,“最多就三菜一湯,統(tǒng)一標準后村民之間不會互相攀比,節(jié)約了不少資金。”
除此之外,騰出來的土地用來建老年人活動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兒童之家等公共場所,讓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有了一個休閑的好去處。“通過共享聯(lián)合宗祠這種方式,一方面整合土地資源,解決了小姓氏獨立建設祖厝的資金和用地壓力,另一方面通過共同管理聯(lián)合宗祠,各姓氏之間聯(lián)系更加緊密,村民之間的感情也隨之升溫。截至目前,共有十五六場喪事在聯(lián)合宗祠辦理,節(jié)省資金20多萬元。”出文彬表示。
(記者 吳志明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重磅!泉州中考中招改革方案出爐!總分800分2019-09-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