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海峽兩岸>臺灣新聞
分享

東南網11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上周,民進黨當局在“恢復兩岸團隊游”政策上的反復無常,再度讓臺灣各界領教了何為“言而無信”。

針對臺交通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國材本月初宣布的“明年3月開放旅游業(yè)組團赴大陸”,上周,臺灣陸委會負責人邱太三聲稱,尚未確定明年是否開放,但會規(guī)劃大陸旅行團赴臺及臺灣地區(qū)旅行團赴陸游,初期每日限額2000人次。此言一出,讓島內觀光旅游業(yè)者非常憤怒。

開放兩岸團隊游這塊“餅”,民進黨當局已經畫了很多次。今年初,王國材就曾夸下“今年會有百萬大陸游客赴臺”的海口,讓生意慘淡的島內觀光業(yè)者翹首以盼。然而,落實到行動上,民進黨當局卻是各種“卡”和“拖”,引發(fā)島內旅游觀光業(yè)者大聲抗議。他們疾呼,“我們要生存”“別讓‘觀光’變‘關光’”。

民進黨上臺7年多來,大陸游客赴臺人數持續(xù)下降,損失超過2000億元新臺幣。臺灣《遠見》雜志的一份民調顯示,74.4%的受訪者認為兩岸應該增加互動。

隨著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日期臨近,為了獲得選民支持,今年8月下旬,臺灣陸委會方面又宣布,將推動恢復兩岸團隊游,并提出以1個月為準備期??墒牵粋€月過去了,民進黨當局依然沒有任何動作。島內網友痛批:“這就是民進黨的嘴臉,一切都是政治算計。”“不以百姓心聲、民生需求為重點,永遠都是選票考量。”

迫于輿論壓力,本月初,王國材宣布“明年3月開放旅游業(yè)組團赴大陸”,沉寂已久的臺灣旅游觀光業(yè)一聽到這個利好,便立即投入規(guī)劃。短短幾天時間,許多島內旅行社推出了“大陸開放了”“好久不見”等主題的大陸游產品,并受到民眾追捧。據不完全統(tǒng)計,已付訂金、計劃出游的臺灣民眾達上萬人??扇缃?,邱太三卻拋出“每日2000人次”的限額,讓旅游觀光業(yè)者頓時傻眼。

民進黨當局朝令夕改的政策讓人無所適從,也讓島內旅游觀光市場秩序大亂。臺灣中華優(yōu)質旅游發(fā)展協(xié)會理事長李奇岳質問,臺灣有4000家旅行社,其中九成都經營著大陸游業(yè)務,每日2000人次的限額對旅行社而言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而且如何分配額度也成了一大難題。更為關鍵的是,部分島內旅行社已收取顧客訂金,倘若沒有獲得足夠名額,恐面臨毀約賠償的悲慘處境。

面對如潮水般的民怨,民進黨當局再次玩起“甩鍋”的老把戲,將兩岸團體游無法按時恢復的原因推給大陸。對此,臺灣《聯(lián)合報》發(fā)表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當局對恢復兩岸團隊游附加若干條件,旅游業(yè)者一眼即看穿把戲。此次事件正如一面“照妖鏡”,再次照出了民進黨的卑鄙、偽善,也讓更多民眾看清了民進黨不顧民生福祉的嘴臉。

滿嘴荒唐,貽笑大方。上周,蔡英文為民進黨籍民代站臺時自吹“臺灣民主已經接近完美”,引發(fā)各界一片嘩然。許多民眾直呼:“真是笑死人不償命!”

眾所周知,自詡“清廉、勤政、愛鄉(xiāng)土”的民進黨執(zhí)政以來,貪污腐敗、偷稅漏稅、論文造假、桃色丑聞等層出不窮,卻對民眾要求“下架道德敗壞者”的呼聲置若罔聞;兩岸關系緊張動蕩,島內農漁業(yè)、旅游觀光業(yè)蕭條,對“要和平、要發(fā)展、要交流、要合作”的民意充耳不聞;對于缺電、缺蛋、缺疫苗等經濟民生問題,一直施政無方;對于詐騙案高發(fā)、黑道橫行等社會安全問題,始終束手無策;對于不同黨派和反對聲音,不惜動用重金,豢養(yǎng)網軍、設置“數字東廠”,進行打壓;“綠能,你不能”的雙重標準滲透許多行業(yè),成為“潛規(guī)則”……

對此,臺北大學教授鄭又平諷刺道,所謂“臺灣民主已經接近完美”根本是蔡英文厚顏無恥、昧于事實的自欺欺人。臺灣資深評論員謝寒冰認為,蔡英文試圖在下臺前給自己蓋棺定論,留一個好名聲,讓民眾永遠懷念她,殊不知,人在做天在看,名聲豈是王婆賣瓜得來的?

“民進黨不倒,臺灣不會好。”如今,越來越多島內民眾意識到一個滿口謊言、貪污腐化、道德敗壞的政黨,根本無法守護臺灣,只會“賣臺”“害臺”“毀臺”。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盛世蓮開】習言道|澳門是偉大祖國的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