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20日電(記者周潤?。?ldquo;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北京時間6月21日22時58分將迎來夏至節(jié)氣,標志著蛙鳴陣陣、蟬吟聲聲、荷韻飄香的盛夏來臨了。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袁瑾介紹,以夏至為起點,氣溫持續(xù)升高,一年最熱的時段即將到來。民間有“夏至不過不熱”之說。按照民間習俗,夏至這天,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要吃面,正所謂“一碗面下肚,暑氣消大半”。
至于其中的緣由,眾說紛紜。在北方,夏至前后正是小麥豐收、新粉上市之時,古人以面食敬神,慶祝豐收,自然就有了吃面的習俗。面條不僅種類多,口味也多,如北京炸醬面、天津三鮮打鹵面、山西刀削面、陜西臊子面、蘭州牛肉面等等。
吃涼面是夏至北方普遍習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記載,夏至這天,北京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種冷淘面。冷淘面即“過水面”,將面條下鍋煮熟,撈起來過一下涼水,食用時加一點調味料,有的還配上各種菜碼。當夏日熱得滿身大汗時,吃上一碗涼面,解暑降溫,渾身爽利。
在南方,“夏至面”的種類也很多,如鎮(zhèn)江鍋蓋面、揚州陽春面、常州炒澆面、淮安長魚面、南通跳面、昆山奧灶面、杭州片兒川、福建蝦面、廣東竹升面等等,展現(xiàn)了南方別有的風情和意趣。
“面條是中國人夏日餐桌上的??停鞖庥鸁?,吃面條的頻率也就越高。一是做法簡單,吃著方便;二是口感不錯,營養(yǎng)豐富;三是寧心護腎,養(yǎng)生保健。”袁瑾說。
夏至吃面還有一種解釋為,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而面條便是食物中最長的了。這天以后白晝將漸漸縮短,民間就有了“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說的是吃過“夏至面”,白天就越來越短,每天做針線活,用的線也一天比一天少。
相比于其他食物,面條清爽、素凈,既是簡樸的果腹之物,也可以襯托任何食材,匯聚百態(tài)生活,容納萬千滋味。夏至到了,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不論你身處何方,不管你有多忙碌,記得吃上一碗“夏至面”,這是生活的滋味,也是文化的傳承。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wǎng)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夏至為何要吃面?一張圖帶你了解夏至習俗2023-06-21
- 春將盡夏漸長!立夏節(jié)氣全國初夏地圖出爐2023-05-06
- 兩岸學者聚廈交流二十四節(jié)氣文化2023-04-24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兩部門部署加強用人單位防暑降溫工作2023-06-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