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政府扼殺中國最大通信設備企業(yè)華為的企圖越來越露骨。據外媒20日報道,特朗普政府把華為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后,美國谷歌公司已暫停與華為的部分業(yè)務合作,其他一些美國公司也開始停止對華為的零部件供應。英國《金融時報》稱,美國此舉是為了擾亂華為供應鏈,延緩中國推出5G的速度。不過,多數分析認為,谷歌暫停合作雖然令華為海外市場受到一些影響,但對華為在龐大的中國國內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華為相關負責人20日宣布,華為數據中心芯片“可以完全不依賴美國供應鏈”。20日中國股市“華為概念股”也逆市大幅上漲。這些都讓世界看到,中國獨立自主的科技發(fā)展在外來打壓下越挫越勇的信心。對于美方對華為的打壓,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陸慷20日表示,將積極關注事態(tài)進展,中方支持中國企業(yè)拿起法律武器捍衛(wèi)自己的正當權利。

據路透社20日報道,為遵守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的命令,谷歌已經暫停與華為的商業(yè)合作。這些商業(yè)合作包括硬件和軟件轉讓與提供技術服務等,但可以通過公開資源獲取的服務除外。報道稱,這可能對華為在中國以外的智能手機業(yè)務產生影響,因為華為手機將無法獲得谷歌安卓操作系統(tǒng)的更新,也無法享受Google Play、Gmail電子郵件等谷歌應用軟件服務。不過,使用華為手機的現有用戶依然可以下載谷歌提供的應用軟件更新。

“谷歌公司暫停向華為提供服務預計給中國市場帶來的影響微乎其微”,美國CNBC稱,原因是大部分谷歌APP在中國一直都被禁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其中國競爭對手騰訊和百度提供的服務。但華為手機的歐洲業(yè)務可能會受到影響,因為在歐洲銷售的華為手機需要從谷歌獲得這些服務的許可。

美國彭博社稱,除了谷歌外,美國芯片和高科技零部件制造商,也已凍結對華為的零部件供應。報道稱,高通、賽靈思和博通等芯片制造商稱,它們將不會向華為供貨。報道稱,美國的禁令“可能導致中國推遲其5G網絡建設”。不過,報道同時擔憂,這反過來可能會傷害那些越來越依賴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美國公司。

對于谷歌暫停與華為部分業(yè)務合作,華為20日回應稱,華為為全球安卓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壯大做出了重要貢獻。華為有能力繼續(xù)發(fā)展和使用安卓生態(tài)。聲明稱,華為產品和服務在中國市場不受影響。未來華為仍將持續(xù)打造安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全場景智慧生態(tài)。

英國《衛(wèi)報》稱,實際上,對于美國公司停止與華為合作,華為早已準備了“B計劃”。早在2012年,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就曾談到自主操作系統(tǒng)的重要性,“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tǒng)是出于戰(zhàn)略的考慮,如果他們(美國)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我們怎么辦?”華為移動業(yè)務負責人余承東今年3月份也表示,華為已經為智能手機和電腦開發(fā)了一套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報道稱,由于預期美國可能做出這樣的禁令,從去年開始,華為囤積了大量芯片和其他零部件。任正非上周六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沒有美國的芯片,華為仍將“過得很好”。

“谷歌也面臨風險。”法新社稱,如果谷歌切斷與華為的業(yè)務聯(lián)系,可能會失去遍布全球的華為手機用戶的創(chuàng)收數據。一旦華為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小米、Oppo等銷量占世界前列的中國手機公司也可能會加入它,以結束自己未來可能受美國政府行動影響的脆弱性。

【環(huán)球時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李珍 青木 環(huán)球時報記者 倪浩 胡馨予 陳一 王偉 柳玉鵬】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lián)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性價比更高了!華為Mate X3官翻版降至7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