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回顧從炸藥包下?lián)尵热f壽巖的驚險經(jīng)歷,感悟守護歷史根脈的堅定情懷
東南網(wǎng)7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徐文錦)三明市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上新”了。
乘坐虛擬熱氣球,通過環(huán)幕投影穿越時空,觀察萬壽巖從古至今的地質(zhì)和氣候變遷;走進遠古生態(tài)森林,體驗遠古時代古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萬壽巖考古研學營地、遠古生態(tài)森林兩處新景點一推出,便成為研學團隊的熱門“打卡地”。
很難想象,20多年前這里經(jīng)歷過一場驚心動魄的搶救。剛剛出版的《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一書中,就詳細記載了萬壽巖從炸藥包下?lián)尵认聛淼慕?jīng)過。
19日,一場閱讀分享會在萬壽巖舉行,遺址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捧著新書熱烈討論。大家紛紛表示,正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次批示一錘定音,才有了今天的萬壽巖。大家將繼續(xù)為萬壽巖遺址的保護和發(fā)展工作貢獻力量,讓萬壽巖重煥光彩。
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夏日里,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nèi)綠意蔥蘢。洞穴探秘、采集狩獵、遠古鋪石……暑期研學團隊的孩子們來到經(jīng)過改造的水泥罐體,體驗著別樣的古人類生活。
“我們利用原三鋼破碎廠遺存的水泥罐構造與造型,輔以多媒體光影等手段,在8個罐體內(nèi)再現(xiàn)古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場景,并設置互動游戲,讓游客和研學團隊沉浸式地體驗古人類文化。”萬壽巖遺址保護中心副主任朱凱向記者介紹。
從破敗到新生,這8個水泥罐體見證了萬壽巖20多年來的變遷。翻閱著新書,更多細節(jié)浮現(xiàn)在大家眼前。
萬壽巖位于三明市三元區(qū)巖前鎮(zhèn)巖前村,是著名的石灰?guī)r礦。上世紀70年代,三明鋼鐵廠(簡稱“三鋼”)取得該石灰?guī)r礦開采權,此后架橋鋪路建廠房,投入了巨資。
但在當?shù)卮迕裱壑?,萬壽巖是寄托信仰之地。眼看著家門口的山要被夷為平地,1998年底,巖前村村民推舉“五老叟”作為代表,撰寫呼吁書,呼吁社會各界一同搶救萬壽巖。
一方是投巨資買斷開采權的企業(yè),一方是堅稱“山里有寶”的村民,萬壽巖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一時間,爭議聲很大。”當時分管文物保護工作的三明市原副市長嚴鳳英回憶,“政府必須盡快把問題搞清楚:萬壽巖是不是文物?是文物就要根據(jù)文物法保護,不是文物就應該尊重企業(yè)的開采權。”
1999年9月,在三明市政府協(xié)調(diào)下,文物部門與三鋼達成初步意向:省博物館、三明市文管辦和市博物館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通過一個月的搶救性考古發(fā)掘給出結論——萬壽巖是否值得保存下來?
嚴鳳英還記得,在這一個月的“博弈”中,一接到新的出土動態(tài),她就立即趕往發(fā)掘現(xiàn)場,了解一手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了重要的兩件事:一是請國家級的頂尖專家進行鑒定,用事實說話;二是嚴格保護好出土的文物,文物如果消失就不會再有了。”
“兩次批示徹底改變了萬壽巖的命運”
曾任福建省博物館文博研究員的陳子文,于1999年9月起負責萬壽巖遺址的現(xiàn)場發(fā)掘工作。這些年來,他始終牽掛著萬壽巖?!堕}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出版后,今年73歲的陳子文迫不及待地讀了相關章節(jié),仍為萬壽巖的保存感慨萬千。
“接到‘限期破案’任務后,我就馬不停蹄趕往萬壽巖。”陳子文回憶說,進駐工地后,他們白天在爆炸聲中忙于發(fā)掘,晚上則如饑似渴地啃讀舊石器與埋葬學方面的書籍。
兩個星期過去了,考古隊未發(fā)現(xiàn)任何足以保住萬壽巖的文物遺跡。大家都心急如焚,但陳子文堅持一條信念:“不挖到洞底巖體,決不罷休。”
終于,鵝卵石鋪就的地面和巨貘牙齒被相繼發(fā)現(xiàn),三明市還派人赴京邀請權威專家鑒定。之后,靈峰洞又發(fā)掘出200多件年代更為久遠的人工石器——根據(jù)鈾系法測定,大約距今20萬年(截至目前的最新數(shù)據(jù))。
萬壽巖遺址的重要性逐漸凸顯,但“合法開采”仍在繼續(xù)。
2000年1月1日,時任福建省代省長的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指出:保護歷史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也是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內(nèi)容。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作為不可再生的珍貴文物資源,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后代子孫,任何個人和單位都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后代的利益。
時隔不到一個月,1月25日,習近平在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依法保護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的意見》上再次批示:“省政府高度重視三明古代遺址保護,已于去年底專題協(xié)調(diào),做過初步保護安排。請省文化廳進一步提出全面保護規(guī)劃和意見。”
兩次批示,字字千鈞,句句鏗鏘。“經(jīng)濟建設與遺址保護的矛盾是尖銳的。在這關鍵時刻,兩次批示徹底改變了萬壽巖的命運。”陳子文說。
后來,陳子文多次回到萬壽巖參加國際會議??吹饺f壽巖依然屹立于天地之間,他不禁眼眶濕潤:“從絕望到希望,整個過程驚心動魄。本來遭受滅頂之災的萬壽巖,遇到了一群‘貴人’,幸運地躲過一劫。”
“在新與舊的碰撞中重煥光彩”
6月28日,主題為“舊石器對話新科技”的首屆海峽兩岸萬壽巖科技節(jié)舉行。100多位兩岸嘉賓參與研討交流、機器人大賽、無人機展演等科技活動。如今的萬壽巖正在搭建海峽兩岸科技交流平臺,促進兩岸人民共享科技成果。
這是萬壽巖重煥光彩的最新縮影。“萬壽巖被保留下來實屬不易。我們堅持‘核心做減法,外圍做加法’原則,在做好文物保護的基礎上,引入新元素新業(yè)態(tài),讓萬壽巖在新與舊的碰撞中重煥光彩。”萬壽巖遺址保護中心主任李順亮說。
2019年,萬壽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開園。此后,三鋼萬壽巖學院投用,帶動景區(qū)發(fā)展黨員培訓、職工療休養(yǎng)項目;舉行郊野馬拉松、青年音樂節(jié)等活動,吸引年輕群體;修復生態(tài)、還原造景,讓游客沉浸式體驗幾十萬年前的遠古生態(tài)森林……眼下,萬壽巖已成為具有豐富古文化體驗的研學基地。
“最新推出的考古研學營地和遠古生態(tài)森林項目總投資約1700萬元。項目不僅盤活萬壽巖周邊資源,展示萬壽巖的史前風貌,還填補了景區(qū)可玩性弱的短板,充分發(fā)揮萬壽巖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價值。”李順亮介紹。
萬壽巖逐漸成為巖前鎮(zhèn)和三元區(qū)文旅融合發(fā)展的一張“燙金名片”。據(jù)統(tǒng)計,2021年,萬壽巖開館247天,參觀人數(shù)近22萬人次,其中青少年群體占三成,研學團隊占三成。
“目前,我們正在推進萬壽巖博物館數(shù)字化保護與應用項目,已進入方案優(yōu)化、論證階段。”李順亮表示,該項目可對部分珍貴館藏文物進行數(shù)字化采集與管理,實現(xiàn)線上游覽,同時運用全息投影等技術,打造互動性強的線下體驗空間。古老的萬壽巖正在活化利用中持續(xù)釋放活力,向“創(chuàng)5A、申世遺”目標闊步邁進。
責任編輯:趙睿
- “有福之州·綠都三明”萬名學子游學季啟動2022-07-20
- “有福之州·綠都三明”萬名學子游學季活動啟動2022-07-19
- 老區(qū)三明 深化改革煥新顏2022-07-14
- 三明醫(yī)改:“三張?zhí)幏健北=】?/a>2022-07-13
- 好消息!7月17日“西安?三明”新航線開通2022-07-10
- 好消息!7月17日“西安?三明”新航線開通2022-07-10
- 福建三明:一村一落皆是景 美麗鄉(xiāng)村入畫來2022-07-04
- 三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性收費標準公布2022-07-01
- 三明:建美麗鄉(xiāng)村 留美麗鄉(xiāng)愁2022-06-22
- 胡春華:大力加強南方省份糧食生產(chǎn)2022-06-22
- 最新三明新聞 頻道推薦
-
“一個平臺,三套系統(tǒng)”確保學生營養(yǎng) 將樂縣2022-07-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