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不法分子稱“花唄”可套現(xiàn) 泉州市多名市民因此被騙

­­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昨日通報,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支付寶“螞蟻花唄”(以下簡稱“花唄”)可套現(xiàn)、“螞蟻借唄”(以下簡稱“借唄”)可提額為名,行詐騙之實,泉州市多名市民因此被騙。為此,該中心發(fā)出預警,提醒廣大市民警惕。

­ 欲借“花唄”套現(xiàn) 錢反被騙轉走

­ “花唄”是支付寶推出的一款消費信貸產品,申請開通后,將獲得500元—5萬元不等的消費額度。用戶在消費時,可以預支“花唄”的額度,享受“先消費、后付款”的購物體驗。

­ “花唄”只能用于消費,不能提現(xiàn)。但一些急需資金周轉的人卻輕信一些套現(xiàn)機構和個人,想將“花唄”轉化為現(xiàn)金,結果上當受騙。11月2日,市民蘇先生通過微信與一名聲稱可以套現(xiàn)“花唄”的網友聯(lián)系,對方稱要收取6%的手續(xù)費,并且需要分3次套現(xiàn)。蘇先生同意后,對方通過微信發(fā)送了3張來自不同賬戶的支付寶收款二維碼,蘇先生便用支付寶“花唄”支付方式,分別轉賬299元、399元、302元到這些賬戶。完成付款后,蘇先生要求對方轉賬給自己時發(fā)現(xiàn)被對方微信拉黑,這才知道上當了。

­ 11月1日,市民陳女士收到一條支付寶陌生人好友申請,對方稱可以幫助她“花唄”套現(xiàn),但需支付手續(xù)費。陳女士通過支付寶分3次向對方轉賬250元、300元、800元后也被拉黑。

­ 在更早之前的6月23日,市民鄧女士添加了一自稱“花唄”客服的QQ,對方稱可以幫助鄧女士提升“花唄”的額度,讓鄧女士掃描其發(fā)來的支付寶二維碼支付及轉賬9897元。鄧女士轉賬完被對方拉黑。

­ 想要“借唄”提額 支付寶沒錢也被騙

­ “借唄”是螞蟻金服旗下另一款消費信貸產品,根據(jù)信用評級高低,用戶可以直接在支付寶上申請相應額度的貸款。

­ 每個人的“借唄”額度是不盡相同的,有的人只有幾千元,而有的人卻有十幾萬元。一些人覺得自己的“借唄”額度不夠用,就輕信騙子能給“借唄”提額的承諾,結果反而被盜刷。

­ 3月26日,市民曾先生在惠安一訂閱號看到有人可以幫人提高支付寶“借唄”的額度,便通過微信添加對方為好友。對方以要先行支付2300元的流水,才能提高額度為由,要求曾先生付款。隨后,對方又以要50元作為對賬等原因要求轉賬,曾先生再次通過微信進行轉賬。

­ 次日,曾先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支付寶密碼被更改,雖然他的支付寶里沒錢,但待其找到密碼時發(fā)現(xiàn),其支付寶“花唄”被使用4000元、“借唄”被使用4000元。

­ 網上套現(xiàn)提額 背后暗藏風險

­ 泉州市反詐騙中心民警提醒,其實,“花唄”套現(xiàn)和刷單大同小異,套現(xiàn)者先在淘寶店內購買虛擬商品,利用“花唄”付款給賣家,買家確認收貨后,“花唄”的金額轉到賣家的支付寶中,賣家扣除一定“手續(xù)費”后,將剩下的金額打回買家的支付寶賬戶上。

­ “花唄”套現(xiàn)最常見的騙術就是,等你拍下寶貝,確認了收貨,賣家卻把你拉黑了。而且被騙了追回的可能性不大,被騙者往往只能自認倒霉。

­ 更需要注意的是,千萬別以為套現(xiàn)不成被騙,只是損失點錢這么簡單。“螞蟻金服”曾提醒用戶,一旦被查實利用“花唄”套現(xiàn),普通買家會“抹黑”個人征信記錄,輕則損失信用得分,重則影響未來買房、買車。而利用“借唄”提額不成反而被騙的,你還要替騙子償還被套現(xiàn)的錢。

­ 警方提醒,“借唄提額”、“花唄套現(xiàn)”等大都是騙子設計的騙局,如果不是打著不法的小算盤,騙子是很難乘虛而入的。消費者需要保持良好的消費和還款記錄,才能獲得支付寶官方提額。(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白炯昕)

原標題:“花唄”套現(xiàn)未成反被騙 警方:小心網絡詐騙新花招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守護地球,從垃圾分類開始!福州鼓樓區(qū)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