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近期市場上投資避險情緒走高,黃金備受投資者關注。現(xiàn)貨黃金周一繼續(xù)上漲,站上2000美元整數大關,續(xù)刷2020年8月以來新高,國內黃金價格也同步波動。

金價上漲,不禁讓人想到“中國大媽”占領黃金市場的情景。那么,這次“中國大媽”會否再次重出“江湖”?

金價上漲帶動投資消費

現(xiàn)貨黃金周一繼續(xù)上漲,1個月以來,國內黃金也從約370元/克漲至約408元/克。

記者走訪市場發(fā)現(xiàn),隨著黃金價格上漲,購買黃金相關產品的消費者有所增加,但福州黃金投資消費已趨向理性,難再現(xiàn)“中國大媽”排隊買黃金的現(xiàn)象。

記者從多家金店和銀行了解到,2月處于春節(jié)時段,也屬于黃金投資旺季,整體黃金銷售規(guī)模好于其他月份。

“春節(jié)期間是黃金銷售旺季,有不少本命年的消費者購買黃金首飾,也有一些消費者是選購婚嫁黃金飾品。”福州一家知名金店的經理告訴記者,而隨著婦女節(jié)的到來,黃金飾品的銷售再次上漲。

金山街道一家金店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金價在過去一周走高,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通脹風險上升。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而黃金作為抗通貨膨脹實物,就成為不少投資者的避險之選。所以近期購買金條和黃金首飾的消費者有所增多。同時,由于金價處于高位上漲的空間,也有投資者賣金,通過黃金回收的方式,賺取差價。

在金店內,消費者陳女士正在為下個月結婚的女兒挑選黃金首飾。“黃金陪嫁品不僅可以長期佩戴,同時還可以保值,而且現(xiàn)在黃金首飾的款式也更多關注年輕人的喜好。”陳女士說。

招商銀行福州某網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著黃金價格的上漲,近期前來咨詢和購買貴金屬的客戶增多。

工商銀行福州某網點的工作人員也同樣表示,近期,貴金屬投資產品和實物黃金銷售有所增長。“我們行實物貴金屬產品主要有金條、金卡、黃金飾品等,同時還有積存金等黃金投資產品。2月以來,咨詢黃金投資理財的客戶有所增加,贖回變現(xiàn)業(yè)務也增多。”

中國黃金協(xié)會日前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jié)期間全國黃金消費同比增長13%,線上購買黃金的人群中,“95后”和“00后”兩大群體占比過半,成為網購黃金的主力人群。

投資黃金要注意哪些問題?

那么,本輪黃金上漲的原因有哪些呢?長樂路一家證券公司的投顧分析認為,推動本輪黃金上漲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地緣政治因素,市場避險情緒加劇,投資者在動蕩時期尋求黃金避險,大量資金涌入黃金ETF,推動金價上漲。二是通貨膨脹持續(xù)攀升。由于黃金的抗通脹屬性,使得較高的通脹水平可能會帶動黃金價格波動。目前來看,金價還是有上漲勢頭,但國際局勢緩和后,黃金避險作用就會減弱,價格就會回調,建議投資者在這個時候不要追漲。

有多年證券行業(yè)從業(yè)經驗的王先生表示,近期投資者涉黃金話題比以往更加活躍。黃金價格目前仍保持向上,金價的波動主要與戰(zhàn)爭、通脹、美聯(lián)儲加息有關聯(lián)。主要留意俄烏局勢是否進一步升級,同時重點關注美國的通脹數據及3月份美聯(lián)儲加息的力度。

建議投資者多樣化配置資產,可分散資產投資種類,對于選定的資產要長期持有,比如5到10年作為家庭長周期資產配置的品種,黃金的收益率還是較為可觀的,若追求短期的波動收益,可分配總資產的5%左右在黃金ETF等證券產品上。

福建省珠寶協(xié)會會長王乃珠則提醒,消費者若是出于資產配置的考慮,建議購買金條而不是黃金首飾。因為黃金首飾有折舊費,而回收價格往往不太透明。對于金店比較大力度的打折活動,也要謹慎,按需購買。建議消費者到正規(guī)金店購買,不要去展銷會或者不確定的網絡商店購買黃金,同時還要注意商家的“一口價套路”,比如黃金首飾免費換購等。此外,對于黃金商品售價低于黃金原材料實時價格的,也需謹慎。

建行、工行等多家銀行也在官網發(fā)布交易提醒,受地緣沖突等因素影響,近期國際市場貴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風險加大。請投資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理性投資,合理控制倉位。

(記者 徐昕昀)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何以中國丨閩派文化“活起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