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wǎng)>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他先天耳聾,爸媽好不容易籌20多萬給他買了人工耳蝸;前天,奶奶把裝著耳蝸的背包遺落福州2路公交車上,急盼拾到者歸還,也希望好心人幫尋找。

福州公交車上 5歲男童丟了“耳朵”

小孩戴的耳蝸 福州公交車上 5歲男童丟了“耳朵”

該依姆下車時拿走了背包(視頻監(jiān)控)  

海峽網(wǎng)4月10日訊 (海都記者 唐明亮/文 毛朝青/圖)關注理由 一個人工耳蝸及兩副充電器,價值20多萬元,對正常人并沒多大用處,但對先天聽力障礙者來說,是“耳朵”,是“命根子”。

這兩天,在福州倉山區(qū)朝陽路港頭公交站附近,莆田的蔡阿婆焦急地尋找一名身穿淺灰色衣服的依姆:前天,蔡阿婆帶著先天聽力障礙的5歲孫子乘坐2路公交車,下車時不慎將放著孫子的人工耳蝸的背包落在車內,調取監(jiān)控后,發(fā)現(xiàn)是這名依姆拿走了背包,且下車點在港頭公交站。

蔡阿婆在朝陽路來回找尋,但至今沒有找到這個拿走背包的依姆。幾近崩潰的她懇請好心人一起幫忙,幫她的孫子找回“命根子”,若有人知情請撥打海都熱線95060。

父母多年打工 湊錢買人工耳蝸

昨日,蔡阿婆告訴海都記者,她是莆田涵江人,5歲的孫子是一名先天聽力障礙者,孩子出生10個月時,家里便發(fā)現(xiàn)了這個情況,因家里貧窮,孩子的父母到處打工,等到孩子3歲時,家里才湊夠幾十萬手術費,為孩子做了手術,并購買了人工耳蝸。

據(jù)蔡阿婆自述,前天中午,她帶著孫子從福州火車站北廣場乘坐2路公交車,送孫子返回福州市福聲聽力語言康復中心。因在車上要照看孫子,她便將背包放在自己的身后,等到下車送孫子到康復中心時,才發(fā)現(xiàn)背包還遺落在公交車上。而此時,公交車已駛離站點。

“背包內有一個人工耳蝸及兩副充電器,價值20多萬元,對正常人來說,沒有多大用處,但對孩子來說就是‘耳朵’,非常重要,相當于‘命根子’。”蔡阿婆說,從公交公司的監(jiān)控中,她看到順走背包的是一名身穿淺灰色衣服的依姆,下車點是港頭站(朝陽路)。

“聽附近的人說,這個依姆是朝陽路附近菜市場的???,可是我找了兩天都沒有找到。”蔡阿婆說,目前,她已經(jīng)報警,希望撿到包的依姆能盡快將背包還給她。

丟了一個耳蝸后另一個無法使用

昨日下午,在康復中心,海都記者見到了蔡阿婆和她的孫子。

孩子穿著小西裝,看起來格外帥氣,非常禮貌地跟記者打了招呼,但記者呼喚他名字時,孩子卻未作出回應。

“孩子在中心學習兩年多了,是個非常乖巧的孩子,每次測驗都在98分以上。”該康復中心相關負責人周女士說,由于先天聽力障礙,孩子必須依靠人工耳蝸才能聽見聲音,原本他有兩個人工耳蝸,其中一個佩戴在身上,另一個及全部充電器放在背包里。因為背包的遺失,孩子身上佩戴的人工耳蝸已經(jīng)無法充電,所以沒法聽到記者的聲音。

周女士告訴記者:“現(xiàn)在市面上這樣的人工耳蝸,價格都在十幾萬元,所以我們大家也非常著急。”

撿到東西不還或構成侵占罪

昨日下午,在公交車安裝的視頻監(jiān)控中,海都記者看到,當天中午12時17分許,車輛行駛至港頭站(朝陽路),一名依姆下車時,將黑色背包提走。

對此,法律界人士認為,如果是失主將物品遺忘,善意占有,不能獲得該物的所有權,物主向拾獲者討要時,應該償還。如果是價值比較小的財產,構成民法上的不當?shù)美?,物主有權基于不當?shù)美颠€請求權,要求拾獲者償還。如果是價值比較大的財產,有可能構成侵占罪。

□名詞解釋

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是一種聲音處理的精密電子設備,是一種特殊的聲-電轉換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將環(huán)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將電信號通過植入的電極傳入患者耳蝸,刺激耳蝸殘存的聽神經(jīng),從而產生聽覺。

該技術開始于上世紀50年代,目前是全聾患者恢復聽覺的惟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全球現(xiàn)在約有8萬多耳聾患者使用了人工耳蝸,其中4萬多兒童。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海警偵破特大走私珍貴動物案 查獲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wǎng)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wǎng)(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wǎng)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wǎng)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