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媒體報導,臺當局“教育部”擬在“十二年基本教育語文領(lǐng)域-語文課程綱要”中,降低文言文的比例,引起了各方的爭議。臺灣《中央網(wǎng)絡(luò)報》對此發(fā)表評論說,民進黨當局新課綱降低文言文的比例,只是“去中國化”的另一配套措施而已。
贊成降低文言文比例者,大抵以下兩種論點。一種是披著專業(yè)的外衣來批評文言文,例如有的人抬出胡適批評文言文是半死的文字,因此要讓學生從半死的文字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白話文。如果依照這個邏輯,文言文既然是半死的文字,又何必要學,根本應該全部刪除才是。然而,胡適的批評是因為要推行白話文運動,有其時代背景,豈可假胡適之口來非今日之教育。唐詩、宋詞、元曲,乃至于散文,多的是文學瑰寶,更具有跨時空的意義,學習這些文言文,對于美學的修養(yǎng)、知識分子的精神,皆有幫助。我們認為,文言文教材的選擇的確有值得討論的空間,但不能以偏蓋全,更不能因噎廢食。
第二種論點則是充滿意識型態(tài)。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退休教授陳萬益可為代表。他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中國文學史數(shù)千年,龐大體系把師生綁死,呼吁應該開放,讓孩子呼吸新鮮空氣。從這個觀點來看,文言文是屬于“中國”的,其本質(zhì)就像“外國的文學”一樣,與臺灣這塊土地無關(guān)。但這些人實際上所擔憂的是,透過文言文的教育,會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這些人的中國意識。
文章指出,民進黨當局的新課綱中打算把中國史并入東亞史,現(xiàn)在降低文言文的比例,只是“去中國化”的另一配套措施而已。從這個角度來看,蔡英文就是在改變兩岸的現(xiàn)狀。“維持現(xiàn)狀”是蔡英文的承諾,但“去中國化”的作為不只是教育層面的政策,而是從思想上改變兩岸關(guān)系的定位。我們必須指出,這樣的作為,實無益于兩岸互信的建立。
當前兩岸關(guān)系最大的危機就在于缺乏互信,沒有溝通。缺乏互信的結(jié)果,兩岸自然會形成向下發(fā)展的螺旋,而臺灣卻是站在機會、資源、與時間皆不利的一方。在我們看來,民進黨認為“去中國化”有助于其獲取長期執(zhí)政的地位,然而民進黨卻沒有考慮到兩岸關(guān)系惡化對臺灣整體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可以說是將黨與個人的利益置于臺灣的利益之上??膳碌氖?,大多數(shù)的民進黨支持者不知道這個道理而隨之起舞。
責任編輯:楊林宇
- 實用外交的典范 中美簽超2500億美元創(chuàng)紀錄大單 2017-11-10
- 中美元首夫婦同游故宮 三大殿前感受古老文明2017-11-09
- 一臺灣旅行團在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遭持槍歹徒搶劫2017-11-07
- 韓旅游業(yè)摩拳擦掌 為吸引中國游客展開花式營銷2017-11-06
- 福建非遺傳承人赴臺交流側(cè)記:茶香漆藝舞詠春2017-11-03
- 龐建國教授:臺灣的“天然獨”源于對大陸的無知2017-11-03
-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到臺灣促進兩岸文化交流2017-11-03
- lolS7為什么中國會輸給韓國?韓媒深度評析2017-11-03
- 中國去年游戲收排名全球第一明年電競用戶數(shù)或達3億2017-11-02
- 美國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將于11月8日至10日訪華2017-11-0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