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臺北10月27日電(記者趙博 李凱)由《旺報》主辦的“紀念孫中山150歲誕辰——對當前兩岸關系的啟示”論壇27日下午在臺北舉行。與會學者和社會人士表示,孫中山畢生為國家統(tǒng)一、民族復興鞠躬盡瘁。紀念和緬懷他的精神思想,有助于厘清當下臺灣社會一些人對于兩岸關系的迷思,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啟示。
“孫中山先生是兩岸人民共同敬仰的偉人,也是臺灣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統(tǒng)一聯(lián)盟主席戚嘉林說,當年受到孫中山革命思想的感召,臺灣涌現(xiàn)了羅福星、蔣渭水等一批抗日志士,各地鄉(xiāng)紳也踴躍捐資相助,充分體現(xiàn)臺灣同胞渴望祖國中興的特殊情感。
史料記載,孫中山逝世后,臺北的社團自發(fā)組織追悼活動,5000多市民冒雨參加;先生逝世兩周年時,仍有4000多人不顧日本殖民當局的壓制慨然參加紀念會;1929年,先生靈柩安葬南京,臺灣民眾又一次自發(fā)組織遙祭活動。
“臺灣人對孫中山先生的尊敬、哀悼、懷念與對祖國的認同,可從點點滴滴的歷史窺見。這些都是抹不去的史實,卻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遺忘。”戚嘉林痛心地說,那些人刻意抹殺、歪曲歷史,意在推動“去中國化”,徹底改寫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本源。
臺灣中華民族發(fā)展基金會董事朱甌直言,民進黨搞“去孫化”,公然要求撤除中山遺像,其實質(zhì)是“思想臺獨”。“他們不敢搞‘事實臺獨’,就用這些伎倆讓臺灣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陷入淡漠和遺忘的氛圍。臺灣人如果真的忘記了孫中山,忘記了先生追求民族復興、國家富強的偉大理想,就太愚蠢了!”
“先生在臥病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和平、奮斗、救中國’。這句話在當前的兩岸形勢下發(fā)人深省。”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說,我們今天繼承孫中山的遺志,就要秉持“天下為公”的胸懷,致力推動兩岸早日結束敵對狀態(tài)、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唯此才能追求國富民強,中華民族才能更好地立于世界之林。
“《建國方略》里提出的鐵路建設、港口開拓、城市布局等宏偉構想,如今在大陸大多得到實現(xiàn)。反觀臺灣,消耗在陷入政治與意識形態(tài)的爭斗之中。”新黨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說,臺灣有些年輕人覺得孫中山是“古人”,但如果想想為何當時會有一大批青年志士受其感召投身革命,就會明白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對于個人的前途和未來有多么重要。
臺灣中華婦女黨主席涂明慧、國民黨發(fā)展研究院院長林忠山等也參加了當天的研討會,并在發(fā)言中指出紀念和緬懷孫中山就是要致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以民族利益為重,共同擔當起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
責任編輯:趙睿
- 大陸高校高薪聘臺灣學者 蕭師言:大家很愿意去2016-10-25
- 旅加僑胞紀念孫中山 批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2016-10-22
- 最新臺灣新聞 頻道推薦
-
臺軍裝備嚴重老舊仍用1911年制手槍打靶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