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國際頻道>國際新聞
分享

韓國大選黑馬安哲秀乍現(xiàn) 被譽為“韓國比爾·蓋茨”

4月4日,在韓國大田,韓國國民之黨前黨首安哲秀在黨內預選中發(fā)言。當日,韓國國民之黨前黨首安哲秀獲得該黨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將角逐5月9日舉行的總統(tǒng)選舉。新華社發(fā)(李相浩攝)

中國網新聞4月11日訊 (記者劉峻凌 綜合報道)韓國總統(tǒng)大選將于5月9日舉行。最新民調顯示,此前支持率一直遙遙領先的韓國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被國民之黨候選人安哲秀意外反超。

據(jù)韓聯(lián)社和KBS電視臺委托KOREA RESEARCH進行的下屆大選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一對一”情況下,49.4%的受訪者支持安哲秀,36.2%支持文在寅。文在寅上月還是以45.7%的支持率領先安哲秀的32.3%。

民意逆轉如此突然,著實讓許多媒體感到驚奇。韓媒分析,安哲秀支持率上升的背后主要得益于保守支持層的“大幅移動”——因樸槿惠“親信干政”丑聞以及彈劾案通過,保守派候選人的支持率大跌,保守支持層意識到泛執(zhí)政陣營的洪準杓、劉承旼等人競爭力較弱,因此選擇支持安哲秀以阻擋文在寅當選。

安哲秀的簡歷中擁有眾多讓人驚嘆的經歷。本科學醫(yī),研究生改學商,回國后創(chuàng)辦了殺毒軟件企業(yè);從政后競選首爾市長,卻在行情最好的時候突然退選……

距離總統(tǒng)大選還有將近一個月時間,不知道這次他的民意逆轉將會持久保持并最終勝出,抑或只是曇花一現(xiàn)?不妨拭目以待。

被譽為“韓國比爾·蓋茨”

現(xiàn)年55歲的安哲秀,被譽為“韓國比爾·蓋茨”,擁有政治家、企業(yè)家和電腦病毒專家等多重身份。早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從首爾大學醫(yī)學院畢業(yè)后,赴美留學轉投商業(yè),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碩士學位。1995年回到韓國,創(chuàng)辦了知名殺毒軟件企業(yè)“安哲秀研究所”。

安哲秀的政壇“首秀”發(fā)生在2011年。在首爾市長補選中,民意支持率居首位的安哲秀突然宣布退選,轉而號召他的支持者投票給支持率僅為5%的樸元淳。在他的支持下,樸元淳竟順利當選首爾市長。這在當時引起不小的震動,“安哲秀旋風”的叫法由此而來。

韓媒普遍認為,宣布參選首爾市長,只不過是安哲秀的一個試探之舉,測試一下自己在選民中的支持率有多高。這次的經歷讓安哲秀萌生了參選總統(tǒng)的念頭。

2012年安哲秀以無黨籍身份參選韓國總統(tǒng),但在與共同民主黨合推單一候選人的過程中不敵文在寅,未能與樸槿惠同臺角逐。

再次競選總統(tǒng) 被指效仿奧巴馬

今年,安哲秀再度出馬挑戰(zhàn)總統(tǒng)寶座。這一次,他在各方面都向美國前總統(tǒng)奧巴馬“靠攏”,甚至連穿衣打扮都效仿后者——他本月早些時候當選國民之黨總統(tǒng)候選人后,以“奧巴馬式裝扮”亮相,身穿白色襯衫,系著領帶,高高挽起袖子,發(fā)表演講。

韓媒指出,他的演講稿似乎也有股“奧巴馬味兒”。安哲秀在演講中說:“這既不是進步派國家,也不是保守派國家,而是人民的國家。這既不是年輕人的國家,也不是年老者的國家,而是人民的國家。這既不是男性的國家,也不是女性的國家,而是人民的國家。”

這與奧巴馬2004年在波士頓發(fā)表的演講非常相似。奧巴馬當時說:“這既不是自由派國家,也不是保守派國家,而是美利堅合眾國。這既不是黑人的、也不是白人的國家,既不是拉丁裔美國人也不是亞裔美國人的國家,而是美利堅合眾國。”

在政治理念上,安哲秀以敢言著稱,他曾多次批評韓國貧富分化現(xiàn)象嚴重,呼喚韓國社會進行深刻變革。在經濟構想方面,安哲秀曾表示,應該取消財閥所享受的“特權”,加強貪污罪與瀆職罪的懲罰力度。

安哲秀主張建立最頂尖的人才儲備庫,為青年實現(xiàn)夢想創(chuàng)造條件。另外,他對環(huán)境污染問題的關注也受到了青年一代的歡迎。

責任編輯:劉微

最新國際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建省個體私營企業(yè)協(xié)會茶專委專家組在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