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門戶,有福之州。2021年7月16-31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將在福州舉行,福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將再度演繹福州歷史的輝煌,彰顯福州城市的魅力。相信通過此次盛事,千年閩都福州將再次艷驚四座。福州市委宣傳部特別推出“喜迎世遺大會,走進閩都文化”系列報道,邀請10位福州本地專家學者講述福州故事,傳遞閩都文化。今起推出第八篇,敬請關注。
《福州港與海上絲綢之路》
作者:薛菁
福州港,古稱東冶港,位于中國大陸東南部,臺灣海峽西岸,是大陸沿海主樞紐港之一,也是沿海主要外貿口岸及閩臺貿易重要港口。其上可溯閩江溝通閩江水系,下可泛海至省內外各港和世界上許多港口。福州豐富的海洋資源以及綿長曲折的海岸線,為福州開展對外交往并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和發(fā)祥地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早在東漢時期(25-220年)福州便開始了海港的貿易和中轉貨物的活動。《后漢書•鄭弘傳》記載:“舊交趾(位于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表明當時越南等東南沿??たh,向中原王朝進貢及貿易等,要海運經過福州,福州古港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貿易集散地和中轉地。東冶港是福建商港的源頭,是福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祥地,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起點之一。之后歷時500余年,迄至唐代,東冶港一直是南北海上交通的重要中轉口岸,也是福建地區(qū)最古老、最重要也是使用時間最長的海港。
五代閩國時期,王審知積極發(fā)展對外貿易,開辟黃歧半島的甘棠港為福州港的外埠,“招來海中蠻夷商賈”,一時間,甘棠港“帆墻云集,商旅相繼”,成為“潮通番舶,地接榕都,連五寨而接二茭,控東歐而引南粵”的著名貨物集散地,吸引了新羅、占城(越南)、三佛齊(印度尼西亞)以至天竺(印度)、大食(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qū)的貨船前來貿易。為專門管理船舶貨物的征稅事宜,王審知還設置了“榷貨務”(商務與海外貿易機構),表明當時港口貿易的興盛,福州港成為福建當時與泉州齊名的兩大對外貿易港口之一。
宋代在繼承前代對外貿易發(fā)展的基礎上,于福州港開辟了海外航線,海外通商之廣,如蔡襄《荔枝譜》所載:“舟行新羅、日本、琉球、大食之屬”,福州成為“海舶千艘浪,潮田萬頃伏”,“百貨隨潮船入市,萬家沽酒戶垂簾”的繁華港口城市。
明代海禁政策中斷了民間與海外的貿易往來,但官方的朝貢與貢賜依然存在。尤其是明成祖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年間(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均駐舶福州港伺風開洋,其知名度得到大大提高,福州的對外貿易逐漸復蘇。而與琉球的友好往來更促進了福州港的繁榮,明成化十年(1474)福建省管理對外貿易的“市舶司”也從泉州移至福州,福州再度一港獨尊,琉球以及東南亞諸國的朝貢貿易皆出入于福州港,所謂“歲時諸番賓貢,海舶珍奇之貨,率常往來于此。”
清初的海禁政策,一度給福州對外貿易帶來空前浩劫,福州港幾陷癱瘓??滴醵辏?684年)開放海禁,并在福州設立閩海關管理對外貿易,福州的對外貿易再度興盛,在中國對東南亞、日本的貿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鴉片戰(zhàn)爭以后,福州被迫開放為通商口岸,對外貿易走向畸形發(fā)展而日漸衰落。但是,另一方面,福州卻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到了橋梁作用。
從歷史上看,福州港一直處于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港的地位。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隨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一帶一路”列入國家戰(zhàn)略。2014年,國家發(fā)改委制定的《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行動方案》,將福州列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jié)點城市,這就為福州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新的機遇、賦予了新的使命。2015年以來,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福州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近年來,福州市緊緊圍繞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總體戰(zhàn)略規(guī)劃,高度重視海絲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開發(fā),主動參與“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申遺活動,積極搭建新絲路人文交流的重要平臺。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上下杭:重拾人間煙火氣2021-07-17
- 中國世界遺產地攝影大展在福州開幕2021-07-17
- 《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修改)》下月提請審議2021-07-17
- 福州晉安區(qū)“Kuliang”志愿服務隊成立2021-07-17
- 福州小微工業(yè)企業(yè) 經營持續(xù)向好2021-07-17
- 福州豬肉價格連續(xù)下降 6月份環(huán)比下降了17.1%2021-07-17
- 63名“小候鳥”來福州開啟別樣暑期生活2021-07-17
- 福州4700多名學生“搖中”民辦初中2021-07-17
-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開幕 將審議泉州項目2021-07-17
- 守護中華文脈,習近平始終飽含深情2021-07-17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